|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美財政部聲明 耶倫李強會晤“坦誠且富有成效”(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 )星期天(4月6日)在北京中國總理李強會晤,再向李強提出了美國中國工業產能過剩的擔憂。她還表示,雙方可以進行艱難對話的能力已讓兩國關系在過去一年中建立在一個更穩定的基礎上。


根據美國財政部4月7日凌晨公布的聲明,耶倫與李強的會晤“坦誠且富有成效”。 雙方的討論是在去年11月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國加州伍德賽德舉行的峰會上取得的進展的基礎上的深化。

聲明說,耶倫就為美中兩國工人和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的健康經濟關系這一共同目標發表了看法。另外,耶倫還提出了令人擔憂的問題,包括中國的工業產能過剩及其可能對美國工人和企業產生的影響。她還強調了共同應對全球挑戰的重要性,包括低收入和新興經濟體的債務困境。


耶倫在會晤李強前准備好的講話稿中還表示,雖然很多工作有待進行,但她相信,在過去的一年裡,雙邊關系已經建立在一個更加穩定的基礎上。她還說:“這並不意味著忽視我們的分歧或避免艱難的對話。而是要明白只有直接、公開地相互溝通,我們才能取得進展。”

她說,兩國有“責任”負責任地管控復雜的雙邊關系,並在應對緊迫的全球挑戰方面進行合作並展示領導作用。

對此,李強回應說,兩國關系正在“穩定”,耶倫在中國的訪問取得了“一些建設性成效”。 “中方真誠希望兩國要做伙伴,不是對手。應該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

耶倫星期天在北京的行程還包括會晤北京市市長殷勇和與北京大學的師生見面。耶倫在會晤殷勇前准備好的講話稿中說,“我相信,要了解中國經濟及其經濟的未來,與地方政府的接觸至關重要。從刺激消費到解決投資過度問題,地方政府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北京當然尤為重要。”




這是耶倫九個月內第二次訪問中國。她這次訪問的重點是就中國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清潔能源產品產能過剩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生產商構成的威脅與中國溝通。

耶倫2023年7月曾訪問北京,試圖實現雙邊經濟關系正常化,當時,兩國關系由於台灣、COVID-19 起源和貿易爭端等問題上的分歧非常緊張。

星期六早些時候,耶倫在廣州結束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歷時兩天的會談。會後,耶倫發表聲明,對雙方“廣泛而富有成果的”對話表示滿意。


“在我與中國同行進行了重要的討論之後,我很高興我們同意啟動兩項重要的新倡議,以推進美國工人和公司的利益並協助維護美國的國家安全,”美國財政部星期六公布的耶倫聲明說。

耶倫星期四抵達廣州,在與何立峰舉行會談前,曾分別會晤廣東省省長王偉中和美國商界領袖。

耶倫抵達廣州後曾一再表示,美國致力於與中國建立“健康的經濟關系”,並一再提到中國工業產能過剩及其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非但沒有抑制對制造業的投資,反而在加倍努力,以響應習近平提出的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口號。這些產業包括電動汽車、商業航天和生命科學等尖端技術。

在耶倫訪華期間,中國官方媒體一直在反駁了耶倫有關中國產能過剩的觀點,稱這是為美國保護主義政策找的“借口”,以保護美國公司。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已經有 2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2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2 游客 [五.教.子.不] 2024-04-08 09:33
    明著說要在哪些方面加關稅了。加大產能是你的事;賣到我的地盤給我交多少稅是我的事;分食你家韭菜是咱倆的事
    評論1 游客 [義.親.齊.梁] 2024-04-07 11:35
    “她這次訪問的重點是就中國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清潔能源產品產能過剩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生產商構成的威脅與中國溝通。” 哈哈哈, All the things China leads and the US lags behind! Will China surrender to the United States like Japan? Nice try, keep up the good work!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